第361章 匾额
作者:清清似清风   只此青绿,不负春光最新章节     
    回到宫里的明德帝对水云间一行意犹未尽,同时也对上官清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他立即命人着手对整个上官家展开调查,事无巨细。
    为了保护上官清悦以及她的家人,轩辕晏安插了不少人暗中保护,因而很快便得到了消息。
    将那封密信撕碎扔入火盆烧成灰烬,他对身边的白二吩咐道:
    “命人将关于清新书院的事,悄悄放给调查的那些人。”
    白二挠了挠头,试探的问道:
    “殿下的意思是,将您和清悦姑娘是书院创始人的事也放出去么?”
    清新书院里里外外皆公开透明,唯独这建学的背后之人不为外人所知。白二想不出除此之外有什么好透露的。
    轩辕晏轻轻颔首,盯着桌案上那支有些褪色的向阳花出神。
    那日他听上官清悦详细说了他父皇进店后的一举一动,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的小丫头本就不需要刻意做些什么,他看中的就是她纯善灵动的本心,看来他的父皇对未来的儿媳妇印象不错。
    ……
    上官崇未能兑现诺言,三日之后关于清新书院女学生的污蔑之言不消反涨,将近半数的姑娘被领回了家中。
    一时间,原本欢声笑语不断的书院变得死气沉沉。
    这明显是有心人在背后捣鬼,奈何书院势单力薄,无力抗争。
    为此,百里南晴专门赶来安慰自家夫君,可依然止不住他整日的长吁短叹。
    虽说这书院背后真正的主人是轩辕晏和上官清悦,可真正为书院费尽心血的是上官崇。
    人到中年,好不容易摆脱家族的枷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可如今书院还能不能办的下去都成了未知数,怎能叫人不忧心!
    不愿坐以待毙的上官崇亲自去了趟三皇子府寻求帮助,面对未来岳父,轩辕晏自是招待的极为细致体贴。
    上官崇虽满意对方的招待,但心中焦躁却不能舒缓半分。可三皇子只让他再耐心等待几日,至于具体的则是只字未提。
    心情郁郁的山长大人,从三皇子府出来了后直接去了水云间找宝贝女儿诉苦。
    女儿果真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小女儿像个小蜜蜂似的围着自己转悠,一会儿端茶倒水、一会儿捏肩捶背,再糟糕的心情都好了大半。
    可一想到这么好的闺女,将来拱手让人他就心痛如绞,于是忍不住诱哄道:
    “悦儿啊,你看那三皇子对为父都藏着掖着,心眼实在太多,为父担心你将来被他骗的团团转!
    好孩子,听父亲的,你多在家中陪爹娘几年,千万别被人轻易哄骗了去!哪怕是皇子也不行,咱们家不稀罕什么攀龙附凤!”
    上官清悦原本还有些脸热,可听到后面只觉好笑,父亲这是来找自己告状呢!可她与三皇子八字还没一撇呢,父亲这不是杞人忧天么!
    再说了,她还不到十四岁,根本不着急嘛!
    被宝贝女儿哄开心了的上官崇神色泰然的回了清新书院,他也看开了,这世间需要帮助的人家千千万,人走了就走了,将来说不定想来的还挤不进来了呢!
    于是他亲自去了趟女子学堂,本打算好生安慰下于先生和剩下的女学生们。却不曾想,学堂一切照旧,仿若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般。
    他有些好奇的找了个姑娘一问究竟,小姑娘态度恭谨的回道:
    “是于先生说,既然我们已经选择留下,就该做好每日的功课,不辜负清新书院对我们的培养。
    只有我们将来有出息了,才能狠狠的打那些造谣之人的脸,所以姐妹们比往日更加用心刻苦,就为了将来能出一口恶气。”
    上官崇挥挥手让小姑娘离开,而自己则顿在原地久久不动。这位于先生心性之坚韧、心胸之开阔是他远远不及。
    谁说女子不如男,他们清新书院就要做给世人看看!
    上官崇不再纠结过去的事,忙着四处宣讲,招收学子。就当一切都归于平静之时,书院却突然来了一批骑着高头大马的人。
    早就有腿脚快的学子一路飞跑着去找上官崇,于先生也被叫了过来。待看清来人,上官崇立即心中一凛,这分明是宫里的人!
    他快步走上前去,对着为首的太监恭敬施礼,而后问道:
    “不知这位公公辛苦前来,所为何事?”
    这太监是皇后身边之人,因着皇后常年深居简出,这位太监也极少在人前露面,故而为官多年的上官崇也没见过。
    “上官山长,杂家是来送好东西的。”
    这太监的态度十分和善,上官崇一直紧绷的神经也稍微松了些。
    就见他朝着身后招了招手,两名护卫抬了一个盖着大红丝绸的物事,脚步沉稳的走到了近前。
    “皇后娘娘对咱们清新书院打破世俗招收女学生一事十分赞赏,尤其前些日子还不畏流言收留了那些从拐子手中救回来的姑娘们,更是大善!
    故而,皇后娘娘亲手提笔写了匾额赠予咱们书院的女子学堂。”
    说罢他便伸出手,动作利落的将那红绸揭下,露出里面金丝楠木做成的匾额,上书——‘冰清玉洁’四个大字。
    字迹清秀工整中还透着些许洒脱恣意,风格独特自成一家。
    上官崇看后赞叹连连,方要开口就听见一个清亮的声音说道:
    “好字,写的太好了!”
    他下意识寻着声音转头,就看到一向端庄稳重的于先生此时激动的两眼放光,一瞬不瞬的盯着匾额上的字恨不能整个人都钻到里面去。
    “这位公公,匾额上的字真是皇后娘娘亲笔所书么?”
    那太监一听立即沉了脸色,上官崇见状赶忙帮着打圆场:
    “还请公公勿怪,于先生只是不敢相信能亲眼见到皇后娘娘的亲笔题字才不小心说错了话,她并没别的意思。”
    趁着说话的间隙,他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不着痕迹的塞到了对方手中。
    那太监果然缓和了脸色,他极少有外出的机会,这么些年能捞到的油水少的可怜。摸着袖袋里那只被装的鼓鼓囊囊的荷包,心情十分舒畅。
    “好了,既然办完了事,杂家还得赶紧回宫复命就不多待了。这匾额你们定要好生收着,万万不可有丝毫闪失,可知晓了?”
    于先生为着方才的失言早就吓出了一身冷汗,万分庆幸这位公公是个好打发的,如若不然好事也变成坏事了!
    皇后娘娘亲自写了匾额赠给清心书院的事,如风一般很快传遍了京城各个角落。尤其匾额上写的还是‘冰清玉洁’四个字,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因而,之前那些污蔑之言一夜之间了无踪迹。虽未能留住那些女学生,但总算让清心书院在京城打响了名声。
    一时间,慕名而来的学子数不胜数,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女子的数量占了将近一半!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直到此时,上官崇才突然想起来,三皇子曾让他耐心等等,等的不会就是这件事吧?!
    清新书院一扫前些日子的沉闷,一派喜气洋洋,就连郎朗的读书声听着都比往日更洪亮。
    可就在这时,一群百姓带着自家的孩子来了书院,尤其还以女孩居多。这些人便是前不久,闹着要把自家闺女接回家的那一批。
    此次前来,他们不仅将女儿送了回来,家中的小子也一并带上了。
    不过,上官崇与于先生一致决定全都拒收。他们办的虽是义学,但也不是没脾气的泥菩萨,任人捏圆搓扁。
    如今清心书院有了皇后当靠山,没人再敢惹事,这些百姓无奈之下在书院外打地铺待了整整三日都没能唤起两位山长的怜悯之心。
    正当他们束手无策,骂骂咧咧准备回家的时候,有人从书院走出来对众人说道:
    “诸位,我们山长让在下给大家传个话:你们若是愿意,可将家中女儿卖给书院,我们会按照市价给银钱,一分都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