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评选“万元户”?
作者:时间掺和   重返1980:从换老婆开始最新章节     
    放眼整个八十年代,电器一直都是“暴利”行业。
    不管是小型电器也好,还是大型电器也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可以说是暴增。
    不过,生产大型电器,贺卫国觉得目前还不是很合适。
    原因嘛!也很简单!
    主要是没有相关的技术。
    而如果走自研道路,没有几百万又根本玩不转。
    反观小型电器,如电风扇、电热毯、电水壶这些东西,结构相对简单,即使自研,也不需要太多的研发经费。
    当然,不管是生产大型电器也好,还是生产小型电器也好,首先你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与生产工厂。
    最起码也要是相关联的工厂。
    不然,光是购买相关设备与生产线,就得花上一大笔钱。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要有相关的工厂。
    县一机厂目前来看,是最合适的,但承包这家国营厂又根本不可能。
    思来想去,贺卫国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廖国安对他说的农机修配厂。
    可转念一想,他又给放弃了。
    先不说农机修配厂有没有相关生产设备,即使有,他们也没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工人。
    不过,当贺卫国把自己的想法跟赵初年说了之后,赵初年却是微微一笑,说道:“卫国,我觉得你把事情想复杂了!”
    “哦……怎么说?”贺卫国一听他这话,顿时看向了他。
    “其实农机修配厂还是有些底子的,虽然不少设备都老掉牙了,但据我所知,大部分都还能使用,至于你所说的没有技术工人这问题,这简单,直接找农机厂要就是了嘛!”
    赵初年的这番话让贺卫国不禁眼前一亮。
    是呀!
    自己的思路确实走进死胡同了!
    现在如果自己能承包农机修配厂,那等于帮县农机总厂解决了一个大大的包袱。
    更重要的是,一旦他接手农机修配厂,还能给总厂那边提供不少技术岗位,这对于许多农机总厂的厂职工子弟,至少是一个去向,最起码能帮忙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
    而且,如果修配厂将来能扭亏为盈,甚至还能反哺一部分利润给总厂那边。
    可以说,农机总厂的领导巴不得有人接手这个烂摊子。
    的确,现在优势在我,只要自己所提的要求不太过分,他相信,农机总厂的领导应该不会拒绝。
    想到这,他越想越觉得可行。
    于是,他在叮嘱了赵初年几句后,便立刻骑上二八大杠,马不停蹄的朝县城里赶去。
    …………
    县委大院。
    这会,会议室内,一场关于发展全县经济的会议正在召开。
    主持会议的正是县委刘书记。
    他坐在最中间,高县长、几位县里的副县长,还有各局主要领导,一共三十多人分别坐在了两边以及后排位置上。
    “咳咳……同志们!关于发展全县经济的必要性,我就说到这,下面我说一下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两个任务,一是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于一些小型的、经营不善,问题很多的国营厂,要鼓励厂里的个人及社会人员对其进行承包经营,不要怕担责,一定要向前看,跟着上边的政策走,步子稍稍迈得大一些……”
    “二是要在今年上半年,摸清一下县里的万元户,对于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员,要进行表彰,不要说资本主义啥的,伟人都说劳动最光荣,只要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犯法,不违规,老老实实挣出来的钱,那都是血汗钱,都是合法的!”
    “我们的有些同志,老是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就是怕担责,作为一名党员,怎么能畏畏缩缩了,那种只求无过的同志,是要不到的,必须要自我批评!自我反省!”
    刘书记说的这番话,其实很有针对性,但他并未当场点名。
    而就在他说完这番话后,他随即宣布了散会。
    不过,当大部分人离开会议室后,他却单独把廖国安给留了下来。
    “老廖呀!有件事,我得跟你说一下,关于对县里万元户摸底及表彰这事,我想交给你来负责,你觉得怎么样?”
    刘书记的话让廖国安一阵苦笑,他连忙说道:“刘书记,不是我不想接下这事,实在是我这段时间所负责的关于各国营厂问题摸底大排查,就让我伤透了脑筋,要不您将这事交给赵副县长吧?毕竟他所负责的范围就囊括了宣传这一块!”
    “老赵?也行!既然你手头上有要紧事需要处理,那我就把这事交给他来负责好了!”
    刘书记想了想,随即点了点头答应了。
    然而下一刻,他又似乎想起了什么,接着说道:“对了!老廖!关于农机修配厂的问题,你怎么看?现在他们那里的十几名职工已经有五个月没拿到工资了,农机总厂这边又总是拖着,说是有困难没钱发工资,就连去年过年,都只是象征性的发了点钱,前天,他们厂那个谁……对!钱运昌,这人直接拿着一包老鼠药跑到我的办公室,哭着闹着要吃下去,这事闹得挺大的,必须得尽快解决才行!”
    “刘书记!其实关于这事,还不止个例!咱们县里好些个小厂子,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情况,只是都没有农机修配厂这么严重罢了。”
    说到这,廖国安不由对着刘书记苦笑了一声,又接着说道。
    “这不,去年年末的时候,我还就此事问过贺卫国那小子,可这小子滑溜的很,死活不愿承包,我让他过完年再给我答复,现在这正月都十六了,他还没来我这。”
    刘书记听到他这番话,不由哦了一声,说道:“哦……贺卫国?他也不愿承包?可据我所知,他之前承包的向阳纸厂已经扭亏为盈了,甚至还上交了一部分利润给县纸厂,他应该是个有能力的人呀?”
    “哎……刘书记!其实这也怪不得他,毕竟比起以前的向阳纸厂来,如今的农机修配厂的情况还要糟糕,他不想接手也实属正常!”廖国安这时轻叹了一声,说道。
    而对于他的回答,刘书记琢磨了片刻,马上说道:“这样吧,老廖,你找个时间,帮我约一下贺卫国同志,还有农机厂的孙厂长,我跟他们当面说一下这事吧。”
    “行!那我明天就让人带话给贺卫国,让他到县委来!”廖国安点了点头,没有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