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春去冬来
作者:西门七仔   我,孙山,科举最新章节     
    春去冬来,转眼就到了冬天,漳州府比黄阳县冷多了。
    孙山所处的漳州府城区没见过雪,听说有些偏远的地方或者山顶会有下雪。
    孙山本想去看一看,只不过交通实在不便,路实在难走。
    而且崇山峻岭,万一有山贼,被抢还算幸运,要是被害被杀,找谁哭去。
    孙山只好按耐住好奇的心,老老实实地待在府学。
    前几天孙伯民和苏氏通过曾家镖局寄了一大包包裹过来。
    有厚棉被,有厚衣服,还有家里一些吃食,当然最贵重的还是银子。
    孙伯民和苏氏不会写信,于是他们一边念,一边让永哥儿写。
    信上的内容主要叮嘱孙山好好吃饭,莫要饿着。好好穿衣,莫要冻着。
    而且再三叮嘱孙山要在府学好好待着,莫要乱走。
    外面的坏人多,他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容易被人骗。
    嘱咐孙山乖乖地待在府学,等快过年的时候来接他。
    苏氏还说由于跟曾家做了亲家,寄信,托运包裹非常便宜,叫孙山经常给家里写信。
    好的,坏的都要说,不要把苦往肚子咽,有事就说,告诉阿爹阿娘总比一个人想破脑袋好。
    阿奶黄氏也嘱咐孙山要好好待在府学,遇到问题就要写信回来说,他们一起想办法。
    同时还说要是没钱用就开口,不要难为情。
    出门在外,用钱的地方多了,该花的就要花,不该花的当然莫要花了。
    寒露也给孙山写了信,不过寒露的字实在太大,严重浪费纸上,而且字也写的不全,缺胳膊少腿。
    孙山看了看她写的内容,跟苏氏,黄氏的大差不差。
    寒露来信说她最近针线手艺进步了,给孙山做了好些帕子,可以换着用。
    帕子上还绣上孙山的名字,这样就不会丢了。
    孙山数了数寒露寄过来的帕子,足足10条。
    只不过她说针线进步,孙山打死都不信。
    歪歪斜斜的针线,绣的不知道是鸡还是鸭或者鹅,“孙山”二字非常粗糙。
    孙山看到后不想用,怕用出去,被同窗笑话。
    随后叹了一口气,还是用吧,怎么说也是四姐的一番心意,不用过意不去。
    看完信后,孙山立即写信回信,等写好后,到漳州府买了些漳州府特产,随后到曾家镖局托运回黄阳县。
    正如苏氏说的那样,由于跟曾家镖局做了亲家,孙家拿到一张“vip卡”,曾家镖局只收一半的价格费用,可以说相当的优惠。
    曾家镖局的镖头说:“孙秀才,以后有什么要托送回家的,尽管过来哈,等有回黄阳县的镖,我立即帮你安排。”
    孙山笑了笑,拱了拱手说:“谢谢,祝镖局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曾家镖头听到后非常高兴,孙山也非常高兴,大家都非常高兴地道别。
    离开镖局后,孙山沿着书院街走到“金榜题名”书铺。
    漳州府是总铺,黄阳县或者其他县的是分铺。
    孙山未见过“金榜题名”书铺的东家,但能在漳州府各县开书铺,肯定有实力。
    何况和“蟾宫折桂”书铺同一个东家,可以说东家的实力相当雄厚。
    孙山走入书铺,在这里办了个”vip”阅读卡。
    办了卡后,一年内可以无数次到二楼看书,当然不可能借着走的,只能看。
    如果觉得是一本好书,想拿回家仔细研读,只能花钱买了。
    孙山想过抄书赚铜板,随后一想他的字不行,免得自取其辱,连问的勇气都没有了。
    又想过写话本赚钱,但刚提笔后,脑袋立即空空,不知道如何下笔。
    上辈子不喜欢看小说,连四大名着也没看过书版本。
    电视剧倒是看过,但要用语言来组织特别艰难,下笔根本没有思绪。
    而且发现写话本很浪费时间,还不一定赚钱,最后只能放弃走这条路了。
    孙山走进书铺,找了些关于“农业”的书看,发现有些写的很好,有些完全错误。
    觉得好的就记下来,觉得不好的也记下来,正确的知识,错误的知识,都需要归纳总结。
    孙山在书铺经常遇到府学的学子,包括他的舍友。
    他们除了来书铺买笔墨纸砚外,还过来偷偷看话本。
    孙山捂着嘴笑了笑,书铺最受欢迎的就是话本,家里有几个闲钱的都会过来看,宿友们也不例外。
    看得如痴如醉,被孙山捉到,脸蛋红红的,至于什么话本,不用说都知道。
    姜谦还以为孙山跟他一样看话本,偷偷摸摸地拿起孙山正在看的书,看到书面后错愕地问:“阿山,你竟然看农书?”
    孙山翻了一个白眼,理直气壮地说:“阿谦,我家耕田的,我看农书有什么奇怪。我想着我好好看,看看前辈们是怎么耕田的,取长补短,好让我家多丰收几斗米呢。”
    姜谦觉得孙山说的话好有道理,但希望他下次不要说。
    好友兼房友黎信筠倒是喜欢来书铺卖他的着作---画与字。
    他自认为跟黄曦之,顾恺之等书画家比肩。
    书铺掌柜看到他的字画后,先赞赏一番,之后峰回路转地说:“黎相公,你的字,你的画的确不错,但跟我们书铺卖的风格不一样,我们书铺不卖这种风格的。”
    言外之意是拒绝收购黎信筠的字画,更言外之意是黎信筠的字画普普通通,达不到书铺收购的要求。
    黎信筠气得跳脚,愤愤地感叹一番怀才不遇,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天妒英才等等,还让孙山给他拉二胡,特意指出要拉比《二泉映月》还要悲伤的曲子。
    做掌柜的就是灵活多变,好话歹话说尽,还推荐黎信筠来他们书铺可以把字画裱起来带回家欣赏,或许某一天能遇到喜欢黎信筠这种风格的呢。
    黎信筠在书铺掌柜的甜言蜜语中迷失自我,不惜花重金地把自己不怎样的字画裱起来,兴冲冲地带回家。
    无论他的卧室,还是他阿奶,阿爹阿娘的卧室,以及侄儿侄女的卧室,都挂上他的字画。
    黎信筠连孙山也不放过,孙山生日那天把他的得意之作送给孙山做生日礼物。
    孙山:.........................
    孙山只好无奈地接受。
    唯一能逃脱的只有早早去卖咸鸭蛋的黎信筠阿爷,出嫁的姐姐,男女授受不亲的哥哥嫂子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