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闭关炼丹,筑八十九城
作者:不吃猪饲料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最新章节     
    第三层之中。
    秦天纵看向清微等人,道:“接下来孤要闭关,成与不成就看这一次了。闭关期间严禁任何打扰,出关时间不定。
    林七,你带人警戒。”
    “是!”
    安排完。
    秦天纵便是在第三层之中找了一个隐蔽的角落。
    将控灵鼎拿了出来。
    他现在已经能够炼制七品顶尖的灾厄丹。
    八品的丹药他倒也想试试。
    之前拍卖会得了一块“玄天仙精”,此便是八品丹药玄天精丹的主要材料。
    他原本还想着炼制一番归虚丹,将其熟悉后才动手炼这玄天精丹,现在看来也不得不提上日程,赶鸭子上架了。
    “呼!”秦天纵深吸了一口气。
    第一次炼制八品丹药,不紧张是假的。
    这玩意价值千亿。
    乃是玄天精丹的核心材料,若是炸炉了,损失钱财不说,最为重要的是没多的材料了。
    将一应材料摆在身前。
    秦天纵默默的运转了几遍功法,将心静了下来。
    待感觉差不多了。
    秦天纵手中一团火焰升起,开始加热控灵鼎。
    六丁神火的运用,在一次次的炼丹之下,倒也显得熟练了许多。
    随着炉鼎的温度越来越高。
    秦天纵开始将一种种药材投入其中。
    玄天精丹,所使用的丹药多达二十一种。
    其中包括玄、地、天、灵、仙等五个品阶的灵材,每一种灵材提纯灵液的温度有所不同,这就需要炼丹人对于这些有着极为清晰的认知。
    炼丹是门技术活,熟能生巧。
    温度较低的时候,秦天纵先是将低阶的灵材炼化装瓶,这个过程倒也难度不高,毕竟已经是七品顶尖炼丹师了,对于这些普通的灵材倒是有一定的把握能力。
    最后待炉鼎的温度达到了一个临界点,才慢慢熬炼天阶及其以上的灵材。
    这样的灵材对于温度的把控到了极点。
    多一点,少一点,都会造成提纯灵液的失误。
    而且这还得花费不少时间。
    炼制丹药,最耗时间的便是在这提纯之上,合丹只是操作难度高,但耗费时间相反不是很多。
    炉鼎炼春秋,转瞬不知年。
    不知不觉半个月便是过去。
    第三层之中,大夏众人急迫的同时。
    大夏之中。
    对于沧溟界域各地的接收也已经有条不紊的进展。
    诸葛亮主政务。
    再有影龙卫这般王权利刃的存在。
    一些不合时宜的声音也渐渐的消失殆尽。
    沧溟界域五大区域,除了嚎哭深渊外,沧澜之地、迷雾森林、卡斯特王国、沧溟域,以及靠近沧溟界域的无尽海各岛屿,皆是被派驻了大量的大夏官员。
    大夏稷下学宫成立以来。
    几乎每月都有大量的官吏从官吏速成班内毕业,被下派到各处。
    当然,在这个期间。
    诸葛亮倒是秉持了秦天纵定立的政策。
    一半本地官吏,一半大夏属官。
    本地官吏,那是为了稳住下面各族之人,毕竟沧溟域本就复杂至极,稍有不慎就会战火迭起。
    当然,大夏肯定是不怕战斗的,对于如今的沧溟界域而言,大夏就是一头绝对的庞然大物,又有什么人能够有异议呢?
    不过异族多采取部落制亦或者城主制,大都以家族、种族为主,血缘关系到底还是各势力最重要的纽带。
    这设置本地官吏倒也成了必然。
    而大夏属官。
    那自然是带着王都炎黄城的任务而来的。
    沧溟界域这些势力对于地方的治理,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屎”。
    论行政治理。
    整个沧溟界域,也就卡斯特王国好一些,暗夜精灵也都差了许多。
    当然。
    这对于大夏而言,那就不用多说了,卡斯特王国也就那样。
    每日都有大量的政报从各处上报。
    诸葛亮可以说是忙得焦头烂额。
    丞相府内。
    诸葛亮将一堆堆政报处理完,方才略带疲惫的看向了已经等候多时的张良。
    “孔明,王上不在!这圣旨无人签署,大夏气运判定不了,沧溟界域各地依旧还未纳归大夏疆土,不如先派遣军队驻守各方。
    如今城防军八十万人,依照我看来,全可派驻出去,大夏内部的城池有巡卫便可稳定,倒是不需城防军驻守。”张良沉声道。
    “子房,你是军阁大军机,还是太尉,此事到底是该你负责才是,何故前来问我?我看你是想问问仙城进度了吧?”诸葛亮笑着说道。
    听到诸葛亮猜出了自己的想法。
    张良倒也没再藏着掖着,点头道:“各地仙城应尽早设立。如今归属于大夏的各大势力,虽然已经将军权上缴,但很多都分布在荒野之中。
    这样不利于管理,对于地方稳定不利。
    若是有了仙城,便可将大部分的人迁入仙城之中,如此一来对于城防军的驻防也有好处,也不至于疲于奔命。
    ”
    如今的大夏修筑城池便是再也不用人工堆砌了。
    有筑造机的存在。
    只要用灵识刻画好图纸,便可大批量的筑造出城池。
    这样的城池大夏内部唤作“仙城”。
    不过,这玩意的花费可不低,要供给百万人住的城池,那怎么也得花费数十亿大夏币方才有个雏形。
    而且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毕竟一个包含吃喝拉撒的城池,需要大量的功能建筑。
    那还需要大量的钱财投入其中。
    就拿炎黄城来说。
    从设立到现在,恐怕前前后后投入到基建方面的钱财怕是有千亿了。
    若非是搞房产买卖。
    这炎黄城的财政可撑不住。
    “已经快完成了!你放心便是。”诸葛亮将一封公文递给了张良。
    张良连忙接过。
    看着上面的数字,心头不免一惊。
    八十九座?
    大夏哪有这么多钱!
    “孔明,你这...大夏国库哪有这般充沛?这怕是要数千亿了。”张良惊讶道。
    一座百万人的城池。
    光是外城雏形都要花十亿。
    这算下来就八百九十亿。
    这还不算里边的建筑等等,这数千亿都打不住,恐怕要一番完善下来,万亿还差不多。
    “国库是没有,但有的人有啊!这还要感谢几位王后呢。”诸葛亮再度递给了张良一封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