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奔袭雁关渡②
作者:老兵阿三   李三古堆最新章节     
    这一天,三连在连长关大刀的带领下,从独立团团部造甲店先期出发了。
    三连是在原八团一营一连一排的基础上扩编而来。
    也即是说,这个连有三分之一是红军老底子,三分之一是新四军刚组建时入伍的战士,三分之一是独立团组编时吸纳的新兵。
    连长关大刀,真名叫关胜,与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的大刀关胜同名。
    水浒传里的关胜,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大刀,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五。
    关胜位居马军五虎将第一位,上应天勇星,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传说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精通兵法,惯使一口青龙偃月刀。
    关胜原是蒲东巡检,因梁山攻打bj,被宣赞推荐给蔡京,领兵攻打梁山以解bj之围,曾力战林冲、秦明两人。
    宋江看关胜勇武,遂爱惜其才,恐怕阵中伤害到关胜,于是命收兵罢战。
    之后吴用安排呼延灼诈降,引关胜兵马进入宋江大寨,关胜被挠钩拖下马鞍活捉。
    关胜感受到宋江的仁德与义气,便归顺了梁山。
    而据我们的这个关胜自己讲,他的祖上就是宋朝大刀关胜的后代,而大刀关胜又是三国关羽的后代。
    他原名不叫关胜,而叫关有胜。为什么要在中间加个“有”字呢?据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古训中有后代不可沿用祖宗的名字-说;其二是他们关姓家族是用字来排辈,而关大刀是“有"字辈。
    但是到后来,左邻右舍仰慕水浒里的大刀关胜,就把关有胜直接呼做关胜。
    这或许有种调侃的味道也说不清。
    水浒里的大刀关胜是山西人,三国里的关羽也是山西人,但是我们这位关胜不是。
    我们这位关胜是河南飞虎山地区人,十七岁时参加的红军,到现在二十三岁,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
    但是我们这位关胜却硬说他是关羽和关胜的后代,说虽然不是同一地人,但他的祖籍原就在山西,之所以到河南来,是某朝某代迁徙的结果。
    关于关胜是不是关羽和关胜的后代,人们并不会去计较。人们把他视为关羽和关胜的后代,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这位关胜也喜欢使一口大刀。久而久之,人们就直接呼他关大刀。
    当然,我们的这位关胜使的并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那种刀把不是很长,刀口很薄刀背很厚的那种大砍刀1
    有人考证,水浒里的大刀关胜纯粹是个虚构的人物,与三国里的关羽同宗是扯蛋。
    可我们的这位关胜,恐怕是没有任何人想去考证了。因为他的名声远没有水浒里的大刀关胜大呗!
    “关大刀,你准备怎样安排行军序列呢?”临出发前,倪玉霞喊着关胜的绰号问。
    “报告营长,我们的行军序列是一二三排,我和副连长在一排的后面。指导员在三排的前面。”关大刀立正高声回答。
    在飞虎山的红军队伍里,抑或在新四军八团,关大刀最佩服的人就是倪玉霞。
    倪玉霞虽是一个女性,但她的勇武刚强,她的精湛武艺,在他看来,可入翘楚之列。
    比如说倪玉霞的“双手平端重机枪",“单手生擒焦仲礼”,一般人很难做到。这让他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然而此时关胜的回答,倪玉霞听后并不满意。她问:“一排的前面呢?”
    “一排的前面?”关大刀突然被问住,“没有哇!”
    副营长张振飞一看关大刀回答不上来,着急地挤着眼睛。
    见关大刀还是一副茫然的样子,就点拨他:“营长的意思是一排的前面要派一个尖刀班,遇到突发情况可以从容应对!”
    “尖刀班?”关大刀确实没有想到过。
    这也不奇怪!关大刀虽然是个老兵,但作为指挥员,还是近些年里的事。就是他这个连长,也是重组独立团才就任的。
    因此上,说他身经百战绝对没有错,但要说他指挥有方,那就有点过高了。
    关大刀没有派尖兵,这让倪玉霞对关大刀有点不放心。
    张振飞副营长见状,就请示倪玉霞说:“营长,不如我蹲在三连。”
    倪玉霞想了想,就点头答应了。
    张振飞是红小鬼出身,是比关大刀还要年小参加革命的红小鬼。不过他很早就做过指挥员。从班长、排长、连长,做到现在的副营长。
    更为主要的是,他很早就曾是柯川团长的警卫员。他跟着柯团长,耳濡目染,他于指挥方面比别人多了些理性的认识。
    所以,有他坐镇三连,倪玉霞可高枕无忧了!
    当三连准时出发时,张振飞告别了倪玉霞,跟随三连就出发了。
    大约在半小时后,倪玉霞率领营部也出发了。
    而在营部的后面,二连,一连,也次第出发。
    新四军不像国民党的中央军,有比较好的通讯手段,比如说电台什么的。也不如桂军。桂军的通讯条件也不错,团营都有电台。
    当时新四军各支队才有电台,到团一级,除主力团有电台,其他都没有电台,更何况营级单位了。
    柯川的独立团是个新组建的单位,自然还没拥有电台。
    所以独立团在团营两级都设了通讯班。也就是说,若要向外联系,就得派通讯员往返传递信息。
    而在营级单位,营部一般由警卫班和通讯班组成。
    警卫班自然是负责警卫的了。
    倪玉霞的这个警卫班,连班长章文生算在内也只十人。
    营部还有个通信班,六人。
    还有冯玉,她是倪玉霞的贴身卫士,集勤务与警务于一身。
    当然平时营部的人数会有所增加一一营长,副营长;教导员,副教导员,以及他们的通讯员2,林林总总加起来,不就有二十好几人了吗?
    虽然现在副营长,教导员以及副教导员都不在营部,可照此算起来,营部这一坨人也在近二十人。
    营部的这一摊子,现在就是冯玉、章文生说了算。
    这是因为冯玉、章文生与倪玉霞经常外出执行任务。而倪玉霞是不会去管身边的这些小事的。
    “章文生,你们警卫班是在营长的前面,还是后面?”出发前,冯玉这样问章文生。
    章文生把头一歪,说:“当然是在前面了。”
    得到回答,冯玉就对通讯班长说:“小鄢,你们通讯班在后面。明白吗?”
    “明白!”通讯班长鄢龙说。
    对于夜行军,新四军是家常便饭。由于力量弱小,为了保护自己,大家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在夜晚微弱的光线中急行军。
    不过,这是对老战士而言。现在部队招收了许多新兵,不管是警卫班还是通讯班,都有新兵。
    章文生警卫班有三个新兵,刚穿上军装不久。章文生在临出发前就交代三个老兵,要他们照顾好三位新战士。而三位老兵来了个细分工,一人负责一个。
    开头,三个新兵勉强能跟上队伍。
    章文生是个夜猫子,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大踏步地走着,后面的人要小跑着才能跟上。
    渐渐地,三个新兵吃不住劲了,速度明显慢下来。
    三个老兵见状,赶紧摘下他们身上的背包和枪。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身上。
    而通讯班也有新兵,但他们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通讯员经常夜间执行任务),平时注意训练,夜行军比警卫班强很多。
    第一个晚上急行军,走了八九十里,天亮前到达目的地:观音岭。
    一到观音岭,倪玉霞赶紧派出通讯兵去联系各连。同时命令章文生派好警戒,其余的人抓紧休息。
    约摸过了半个钟头,通讯员们陆续回来报告。一个小时后,通讯员们报告完毕。
    也就是说,第一天全营各个单位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行军任务。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1大砍刀,据《中国传统大刀的种类》介绍:大砍刀为步战所用,与一般手刀相同,惟其刀背厚,刀刃锋利,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直,柄后有刀环。
    注2营一级的首长不配警卫员,但可以配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