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青天大老爷
作者:煌煌华夏   首辅最新章节     
    “改稻为桑调研表?”
    严州知府文兴盛望着文书从杭州拿来的这份表格一头雾水,没明白是个什么意思。
    文书于是言道:“听省里户司的官员说,这份表是蕃台从南京陆阁老那领来的,朝廷打算在浙江和江西推行改稻为桑,要圈定部份土地退耕养蚕,好缫丝来供给织造局出丝绸,所以在这之前要咱们先做个调研,看看两省各府县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支持。”
    文兴盛这才明白过来,点点头说道。
    “既然是太傅下派的事情那要立刻去做,火速将这份调研表引发给下面几个县,让各县马上办,本府也会下去实地督办。”
    “是。”
    作为最早就跟着陆远搭班子的老人,文兴盛那绝对是铁杆的陆党,对于陆远交办的事情哪里会有不认真的道理,说做就做,第二天文兴盛就赶到了淳安县。
    带着淳安知县程适之,两人加上一班子县衙小吏就下到了乡野地头开始进行实地调研。
    “老哥哥,忙着呢。”
    地垄里忙活的农民老汉早就注意到了文兴盛这一群衣着光鲜的官员,眼瞅着来到自己近前,慌得将手中的农具扔掉就要下跪。
    “老哥哥莫要多礼。”
    文兴盛笑呵呵的伸手扶住:“本官今日来此是有些事要问老哥哥。”
    在文兴盛周围,一名从府里带来的小吏捧着一道空白题本,尽职尽责的将文兴盛和老汉之间的谈话记下来。
    这后面可都是刊登上报纸的素材。
    “大老爷发问,草民知无不言。”
    老汉紧张的直哆嗦,连话都说不利索。
    看出了老头的紧张,文兴盛又是好一番温言宽抚,等到老头情绪稳定下来后才继续问话。
    “老哥哥家里几口人啊。”
    “四口人,有个老伴,拉扯着一儿一女。”
    “儿女双全好福气啊。”文兴盛笑呵呵言道:“家里有几亩地啊,是自己的地还是替别人种的地。”
    “都是自家的地。”
    老头说起这个来了精神:“这都得感谢当年的知县文老爷,是文老爷给俺们这些人分了地,这才有草民的今天。”
    听到这话文兴盛的脸上顿时满是自豪,跟着的知县程适之很懂事的开口介绍道:“现在站在你面前的就是当年咱们淳安的知县文老爷,现在已经是咱们严州府的知府了。”
    “您就是文老爷?”
    老汉一听立马又要磕头,被文兴盛拦住:“老伯不要如此客气,分田分地也不全在本官,你要谢还是要谢陆阁老,是陆阁老当年买的地分给的你们。”
    “对对对,要感谢陆老爷。”
    老汉连连点头:“陆老爷不仅给了我们地,连孩子都替我们安顿好了,我家那小子,就是前两年有的安顿,听孩子写信说,他现在在一个叫澳、澳什么.”
    “咳咳。”文兴盛咳了一声:“咱们先不聊孩子,本官这还有几个问题呢。”
    “老爷您问。”
    “家里有几亩地啊。”
    “六亩地。”
    “每年的收成怎么样?”
    “挺好的。”老汉开心道:“咱们这地界风调雨顺的,年年都有个好收成,每亩地一年能收两石粮,一年两熟下来就有二十四石粮,上缴粮税一石,再交给县城里远东粮行十石,剩下的便都是咱自己的了。”
    “十三石粮食,也就是四两半银子,够用吗?”
    “足够嘞。”老汉答道:“这粮食俺们老两口领着闺女留个六石就足够吃了,剩下的能卖两贯半铜钱,够给闺女买两身衣服,也够过年的时候吃顿肉,开开荤腥的。”
    “那平时吃菜呢。”
    “家门口开了个小园子,平时自己种点吃。”
    文兴盛于是点头笑道:“看到老哥哥你这日子过的还不错,本官心里就踏实多了,对了老哥,你会种桑田养蚕吗。”
    “养蚕?”老汉愣了一下,随后言道:“我家那口子倒是会,不过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她跟着乡里的老爷家做手工纺织活,干过几年。”
    “要是让你种桑田的话,老哥哥觉得怎么样。”
    “啊?”
    老汉听后连忙摇头:“不行啊大老爷,现在养蚕卖给谁啊。”
    “当然是卖给衙门了。”文兴盛言道:“哦对,老哥哥可能还不知道,现在朝廷已经开了海禁,那些外国来的商人很喜欢咱们大明的丝绸,每天都能卖出去不少,丝绸就需要蚕丝,缺的多呢,一亩地可以养三四千只蚕,就按一年最少出三茬蚕茧来算,可以出三百斤蚕茧,一斤蚕茧可以缫丝二两,这就是三十七斤左右蚕丝,六亩地就是二百多斤蚕丝。
    现在咱们浙江,一斤蚕丝可以卖接近一钱银子,二百多斤就是二十多两,比种地要高出接近三倍啊,就算养蚕的缫丝税要比田赋高,但扣完税后,六亩地一年的营收起码也有接近十五两银子,是你种地的一倍还多。”
    老汉想了片刻,很是迟疑的说道:“真能有这么多?”
    “本官还能骗你?”
    程适之也搭了一句腔:“老汉,我们文知府可是当年给你们分地的青天大老爷,他还能骗你不成?”
    老汉一听这话也踏实了下来:“说的对,文老爷不会骗俺们的,草民信了,等到今年这一季稻谷收了之后就换种桑田养蚕。”
    “家里存粮够吗。”
    “够,您放心吧。”
    老汉很有信心的说道:“这几年收成都不错,年年家中的米缸都没空过,现在还存着几百斤呢,饿不到。”
    “那就好、那就好。”
    文兴盛连连点头:“只要不会饿肚子本官就放心了,多谢老哥哥,耽误你时间了。”
    说着话,文兴盛又从兜里拿出一角碎银子,估摸着能有一两重硬是塞进了老汉的手里,老汉连激动带害怕说什么也不敢要。
    “大老爷使不得、使不得啊。”
    “有什么使不得的,拿着,过冬的时候给孩子买身棉衣穿。”
    文兴盛强行留下银子,随后带人离开,脸上全是笑容。
    今天自己的事迹得好生润色一番,登到报上让所有人都看看。
    咱文兴盛可是百姓嘴里的青天大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