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封官
作者:霜叶满长安   从屯田开始最新章节     
    “妈的,被梁王害死了!”
    李正阳暗暗骂道,虽然早猜到了,不过亲自听到,还是难以接受,本以为这次来就是接个封赏,谁知道还有这么多的麻烦。
    李正阳只能硬着头皮,打开木门走了进去。
    木门后面是一条长长的夹道,李正阳穿过夹道,就看到前面出现了亮光。
    走近一些,已经能看到大殿后排官员所穿的朱红色官服,李正阳走了出去,来到大殿。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立马回头,看向李正阳。
    即使李正阳脸皮比较厚,此刻也觉得心脏开始彭彭跳了起来。
    “微臣广阳道总管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正阳急忙跪了下来。
    皇上张了张嘴,可惜李正阳没听清。
    前面的大臣倒是听清了,只是大殿中不能随便喧哗,只能瞪着眼睛盯着李正阳。
    皇上有些无奈,对着一旁的李公公说了几句。
    李公公急忙跑下来,疾步走到李正阳身边。
    “李大人,皇上说你的跪的太远,让你走进点”
    “哦!”
    李正阳有些尴尬,快步走到御阶前,刚要跪下。
    “算了,别跪了,你站好吧!”
    皇上发了话,李正阳顿时如蒙大赦,总算不用跪了。
    皇上仔细打量了一下李正阳,眼角里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李正阳有些慌乱,汗如雨下,上面坐着的可是这个世界最有权势的人,身后还有一堆官场的大佬,不紧张,那肯定是反应慢!
    “你哪来的那么多汗?”
    皇上饶有兴趣的问道。
    “第一次目睹圣颜,战战兢兢,汗如雨下!”
    皇上比较满意李正阳的回答,连连点头。
    “你在广阳道火烧楚军水军大寨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干的不错,不愧是我大梁的好男儿,朕要嘉奖你!”
    李正阳急忙跪下!
    “谢陛下!”
    “你起来吧,但是按照大梁的礼法,在皇宫内受封的武将都要先在宫中任职一年。”
    李正阳闻言顿时大惊失色,要是在宫中呆个一年,那他广阳道很多的大计就没法实施了。
    “陛下,不可,广阳道还要防备楚国,臣担心在都城待的时间太长,楚国会趁虚而入!”
    “难得卿有此心,这样吧,你先在宫中任职一个月,到时候朕再放你回广阳道。”
    李正阳只能无奈的答应,他哪里知道,能在宫中任职的将领,一般都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大多数世家子弟都会为这个名额抢破头。
    “朕就封你为忠武将军,正四品,先在宫中羽林军处任职副统领,一个月以后,回广阳道履职。”
    “谢陛下!”
    李正阳大喜,这可算高升了,直接从正六品跳到正四品。
    梁国的军政一直都是分开的,像李正阳因为特殊原因,节制广陵道,又能统领地方军政在梁国可是很罕见的。
    这也导致李正阳在广阳道行政级别虽高,能一手遮天。但军职因为资历的原因并不高,这次皇上加封他为忠武将军,总算迈入了军方的高层。
    “你先别忙着高兴,梁王一直在向朕推荐你的屯田之策,现在想推广到全国,你有什么想法?”
    该来的终于来了,李正阳深吸了一口气。
    “陛下,臣认为可以推广,也可以不推广。”
    皇上闻言,脸色一沉,这小子怎么跟丞相一个样,真当墙头草是那么好当的吗?
    大殿内的众臣的反应各不相同,梁王有些恼怒,太子在一旁幸灾乐祸,丞相露出了笑容,暗暗的想:“真是知己啊!你们兄弟俩争斗,为何要波及到我们。”
    “哦,什么是可推广,什么是不可推广?”
    皇上语气发寒,死死的盯着李正阳。
    后排的赵诚不禁为李正阳捏了一把汗。
    李正阳脸色不变,自顾自的说道。
    “全国情况不同,广阳道是因为常年战争,荒地太多,流民遍地,只要招募流民,给他们地种,屯田很快就能有效果,其他行道就不一样了。”
    皇上眼睛一亮,寒意消退了不少。
    “哦,怎么不一样?”
    “比如中原吧,虽然荒地也多,但是那些地大多数都是有主的,流民更是挂在一些大族名下,要是贸然屯田,很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皇上点点头。
    “朕也有这种顾虑,所以一直没敢采纳梁王的建议,那你认为怎么办?”
    “很简单,清查冗田,普查人口,民间有大量的人口没有上报,如此的话,多出来的可以给他们田种,至于大族的田产,如果他们愿意上缴的话,可以给他们奖励,不愿意的话,我们也不动,如此一举两得。”
    大殿内,众人豁然开朗,此举不但不得罪士族,还能让他们把不种的田产交出来,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皇上有些兴奋,继续问道。
    “还有呢,比如陇西,常年战争,人口稀少,难道迁徙一些民众去那里开垦?”
    李正阳摇摇头。
    “完全没必要,陇西土地贫瘠,良田太少,徙民太多,反而增加了负担,大族也少,不足以支持民屯,不如交给军队屯田,闲时农忙,战时为兵,此举又能减少国家的开支,还能就地解决粮草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好好好,卿言正合我意,果然是我大梁的俊才,满朝文武议论几天没有结果的事,被你一点就通透了!”
    皇上大喜,蜡黄的脸上露出了几抹血色。
    “陛下过奖了,满朝大臣不是想不出,而是有些担心而已,臣不过是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深受启发,这才在大臣们议论的基础上加了两点。”
    李正阳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急忙把功劳往大臣身上推。要是得罪了这些人,他能不能活着离开永安都不一定。
    “嗯。”皇上满意的看了李正阳一眼,不卑不亢,居功不傲,懂得谦虚,越看越顺眼。
    “就这样定了,梁王!”
    “儿臣在!”
    “既然是你提出的推广,那此事就交给你了,你跟丞相还有中书令拟个章程出来,户部,工部,随你调用,早日下达吧!”
    梁王大喜,急忙谢恩。
    皇上站起身,难得这么高兴,就准备下朝。
    “慢!”
    太师站了起来。
    “臣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