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家长座谈
作者:可否出离   梁萧升官记最新章节     
    梁萧和各位家长代表来到了政府里面的一个小会议室坐下。
    这时候,秘书小段走过来,在梁萧的耳边说:“梁市长,二中的校长,还有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长也过来了,现在让他们过来参加这个会议吗?”
    梁萧略一思索之后告诉小段:“先不用他们过来,我们先听一下家长怎么说,然后一会儿我们再单独和他们聊。”
    “好的,梁市长。”
    坐在会议室里,梁萧和各位家长开始了沟通。
    “哪位家长代表说一下情况啊?”梁萧微笑着说。
    一位家长代表率先发言。
    “梁市长,我说一下,其实我们这些家长代表的诉求很简单,我们不反对这个集中配餐。但是,我们需要一个学生用餐的自由权利。集中配餐可以,但是我们是不是还有选择其他用餐模式的自由啊?”
    “比如说孩子中午放学的时候出来,到学校门口的一些小饭桌去用餐,或者是有的孩子离家近的,可以回家里去用餐。这两种模式是不是允许我们选择呢?如果学校担心安全的问题,我们可以签署相关的协议,中午放学,孩子出来之后的安全是我们自己负责的。”
    “好的,这位家长,我明白你说的意思。另外你们对集中配餐,有什么具体的看法,也可以在这里都说出来,我们属于沟通交流,大家今天畅所欲言。”
    “嗯,梁市长,我们觉得这个集中配餐做出的饭菜,在口味以及安全上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梁市长,您看啊,就拿我们二中来举例说。配餐企业需要做接近2000名孩子的午饭,我们理解为盒饭吧,那么他们肯定需要提前很多时间去做准备。”
    “在这些饭菜的食材上,我们是放心的,我们觉得不放心的还是这个饭菜加工、保温、运输的过程,毕竟中间的时间太长了。”
    “因为这种集中配餐,它跟门口的小饭桌还不一样。小饭桌,只是做几十个孩子的饭,从饭菜的食材加工到孩子吃上,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而这种集中配餐的企业,他们做这些饭得很早就开始准备,然后饭菜做好了,还得需要保温,还得存放一段儿时间,然后再通过运输车往学校运,然后再发放到孩子的手里,我们只是觉得这个中间的过程太长了。”
    “所以我们还是觉得这个集中配餐的饭菜有可能存在一些隐患,但是梁市长我声明啊,我们不是说这个饭菜肯定有问题,只是我们觉得不太放心。”
    “我们的想法就是,我们不去考虑这个集中配餐的饭菜的质量如何,我们就是想争取一个孩子自主选择用餐模式的权利。梁市长,您看我们的这个诉求是不是合理?”
    “嗯,那您说的我都明白了,我理解你们的想法,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的孩子还没上初中,将来也会涉及到这些情况。嗯,那现在我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家长的想法,就是需要争取中午孩子出来自由吃饭的权利。”
    “然后学校方面考虑的是安全的问题,这个需要我们和学校这边再去沟通了解一下。”
    “是的,梁市长,我们就是这个意思。”
    “嗯,今天难得和各位家长在一起交流,大家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建议、意见,都可以说出来。关于我们望海市教育的其他方面,有没有什么其他的问题?”
    “梁市长,那我反映一个情况。”一位家长说道。
    “梁市长,我对咱们学校的入学分班还是有些看法,我觉得分班方面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做法。有一些托关系的、找人情的,会进一些相对的好班,师资力量好一些的。”
    “咱们政府这面,或者是教育局这面,看看对这个事情后续会有一些什么样的约束手段,能够相对来说更公平一些。保证每个班级的师资配备、学苗好坏,都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模式。”
    “嗯,你说的是在入学分班的时候,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比如某个人找到校长或者找到谁了,相对来说能进一个好班。行,这个后续我会跟教育局和学校这面了解一下,然后看看推出一个相对来说公平一些的一个分班的方案,比如说电脑随机抽取呀,或者其他什么模式。这个我只是打个比方啊,因为说实话,我也是刚开始了解这方面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之后,再给出你们一个合理的答复。”
    “那好,梁市长,谢谢您。”
    “大家,可不要说谢谢,我们就是为你们服务的,做好服务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所在,大家继续说。”
    “梁市长,今天您给我们这个机会,那我再说一个现象。我觉得您是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吧,这个现象我不知道您了不了解?在我们望海,有很多孩子在小学五年、是六年,或者是初中的时候就到隔壁的一个市去上学了。”
    “还有高中去那边的也不少,因为我们望海这些年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在高中方面儿,不是太理想。望海的重点高中早些年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些年在升学率、考入名牌大学的比例上面降低了很多。在我们隔壁市,他们有几个高中教学非常好,比我们的高中高了好几个档次。”
    “所以我们望海有很多学生家长,有的是初中毕业之后送到那边儿去读高中了,有借读的,有转学籍的。还有一些更早的是在小学五年、六年就把孩子送去了。”
    “在隔壁市他们有几个私立学校,还有公立学校,小学、初中、高中都有,他们这些孩子可以去那边读小学,然后升初中,然后再考那边儿的这几个好高中。据我所知,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孩子,这个对我们望海市的学苗也是造成了很大的流失。杨市长,你这个情况你了解吗?”
    “嗯,您说的这个我了解一些。我的孩子是过年上初中,身边的朋友都跟我建议过,说你可以送到隔壁市去呢,这个我倒还没考虑。”
    “你说的这个现象,确实对我们望海市的基础教育造成了一些影响,学苗的流失很严重,这就牵扯到很多方面,一个孩子去读书,背后就是家长,还涉及到双方来人,这就好几个家庭啊。”
    “这个问题的造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肯定是多年累积成的一个问题,如果想解决的话,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一定牢牢的记住,会跟教育局这方面探讨一下,研究如何去扭转这个局面,把我们望海市的教育再重新的发展起来,振兴起来。尤其是您说的望海高中,我也知道,早些年那在全省都是能数得着的,现在没落了一些。但我相信这种现象肯定是暂时的,我们一定会改变的。”
    这个上访会开成了一个座谈会,梁潇和家长代表就望海市的教育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梁萧也收获了很多消息,他都记在了本上。
    座谈会结束了,梁萧约定在一周之后,给他们一个相应的答复。
    家长代表出去之后,跟外面的家长说了刚才的这些情况,家长们满意的离开了。
    梁萧拿着笔记本和小段回到了办公室。
    “梁市长,他们说的这情况基本上都是属实的。”
    “是啊,家长不容易。哎呀,学校也都不容易,对了,那个教育局副局长和那个校长在没在,如果在的话,把他们请到我办公室来,我们再了解一下情况。”好
    “好的,梁市长,您稍等,我这就去找他们,他们还在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