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二叔
作者:千里江陵w   重回1999:从鱼塘盘老板开始最新章节     
    一杯酒下肚,吃了几口菜,武江对孟虎说,“如今,肖萌的父母,一个不在人世,一个身置牢狱。”
    “她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致远学校的校长怎么说的?”
    孟虎说道,“武总,我找鲁校长,说明情况后,鲁校长非常震惊,他和两位副校长商议了一下,决定先不把马老板的家事告诉肖萌,免得影响孩子的学习。”
    “哦,对了,鲁校长没要钱,我只好又带了回来。”
    “鲁校长没收钱?”
    “是的,武总。”
    武江疑惑了,以他商人的个人看法,私立学校向来以盈利为目的,和公立学校不太相同。
    “是嫌钱少了,还是鲁校长想敷衍了事?”武江问道。
    孟虎笑着说,“我看得出来,鲁校长是个好校长,再说,鲁校长一听我是受你武总委托过去的,还准备打电话请你吃饭哩。”
    “请我吃饭?笑话。”
    武江又一次疑惑了,“我和鲁校长压根儿就不认识,他请我吃饭干嘛。”
    孟虎把两千块钱还给武江,“武总,你还记得邵总,邵银海吧。”
    武江笑了,邵银海是城乡建设局局长,邵银山是他弟弟,也是邵霞邵刚的二叔,志宇承建公司的老总。
    马踏湖风景区所有的承建建设项目,就是志宇公司承揽的,武江不但和邵银海认识,而且和他很熟。
    孟虎继续说道,“据鲁校长介绍,他和邵银海是故交,致远私立学校成立于三年前,耗资千万的教学楼,就是致远公司承建的。”
    “虎子,那鲁校长怎么知道我的?”武江问。
    “武总,是这样的,鲁校长说,他在一个月前,有次请邵总吃饭,邵总无意中谈起了武总您的一年来,迅速扩大商业圈的事迹。”
    “可能是因为那个鲁校长喜欢钓鱼吧,所以就记住了武总的名字。”
    武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呵呵,钓鱼人就是这一点好,或许他不知道哪里能钓到鱼,但一定能记住钓鱼最厉害的那个人。
    喝了酒,吃完饭,孟虎先是回去,武江便把马芸的事情,跟老丈人和父亲说了一遍。
    张福成听得是唏嘘感叹,连连摇头,只叹马芸命不好。
    倒是马桂枝阴着脸,十分的不高兴,好像她女婿和马芸有一腿似的。
    武长河也是一声叹息,对武江说,“你受马老板所托,照顾她的女儿,这件事你做的很正确。”
    “老二啊,幸好马老板认识了你,如果换了别人,可就难说喽。”
    马桂枝却说,“大江,你满口答应照顾马老板的女儿,她给了你多少好处啊。”
    武江神情肃然,“妈,这不是好不好处的事情,人家马芸家庭遭遇如此的大的变故,我受她之托,照顾肖萌,凭的是道义和良心。”
    “当然,要说好处,不是没有。我临离开拘留室的时候,马芸告诉我,她的桃源养殖场值上个二十万,这学期权当托管给我,用来抚养肖萌。”
    “大江,怎么才二十万呀。”
    马桂枝撇撇嘴,“养个孩子容易吗,二十万肯定不够花的,如果在肖萌身上花光了钱,以后咱们自个掏腰包,岂不是亏大啦?”
    一直没说话的秀琴说道,“妈,你看问题就没有大江有远见。”
    “照顾和抚养肖萌,看似会花不少钱,其实,从社会影响力,和人人的口碑来看,钱算什么,钱能买到一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和好名声吗!”
    “况且,我们接下桃源养殖场,凭着大江的管理能力,以后还不是照样把钱赚回来了嘛。”
    “我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大江抚养肖萌的事,一定会成为新闻,口口相传,到那时,不但大江本人,就是对咱们的集团公司,也有着很大的宣传力的。”
    这时,秀萍对马桂枝说道,“妈,我觉得这件事,大江做的没错,秀琴更没有说错。”
    “有句话叫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多年后,哪怕是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人人可能记不得马芸和肖萌的名字,但他们一定能记住大江的名字。”
    马桂枝一看,大家都不向着自己,心里有些生气。
    可是,女婿现在是家里的大山,是首脑人物,是他神话般的创造了武江集团的江山,功不可没,岂敢把不高兴表现在脸上?于是就起身,去了楼上。
    眼下,桃源养殖场需要人手,毕竟,马芸不仅养鱼,还有果园和牛羊,像这样的工人还真不好找。
    武长河想了想,对儿子说,“老二,既然你接下了桃源养殖场,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不如让你二叔过来吧。”
    武江原来在老家投资十万,为村民搞了个基建鱼塘,他二叔武长山现在是鱼塘的看护人,同他一起看守鱼塘的,还有另一个村民。
    武长山不仅懂得养鱼,还是种庄稼,和养殖牲畜的一把好手。
    武江点着头说,“爸,也只有我二叔最合适看守钓场了,只是种植果园的事,他不懂呀。”
    秀琴忙说,“啥事不都是经过学习的,大江,等二叔过来后,你让他多学习学习不就得了,或者送他去果蔬培训班,学上个一段时间也行呀。”
    听秀琴这么一说,武江马上露出了笑容,“好,那就按媳妇说的办,我这就给二叔打电话。”
    第二天早上,武长山交代完家里的一切,按照侄子武江提供的地址,十点钟就赶到了桃源钓场。
    因为桃源钓场的路不是很好走,又刚下过雨,有一段路不能骑行,只能推着摩托车过来,来到时停好摩托车,浑身已经汗透。
    “二叔,过来了。”
    亲自等待的武江连忙上前打招呼,“我这就带你转战,熟悉一下这里的情况。”
    武长山,一位淳朴厚道的平常百姓,像武江的父亲一样,个头高高的,家里的日子虽然过的普普通通,还有一对儿女读高中,负担很重,但从没有向武江主动伸手要过一分钱。
    当然,武江也没少帮衬二叔,每当开学季,堂弟堂妹要交学费,即便二叔不说,武江也会安排他爸,送个三千五千的照应一下。
    只因如此,侄子一个电话,武长山二话不说,就匆匆忙忙的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