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管她喊一声师姨
作者:千里江陵w   重回1999:从鱼塘盘老板开始最新章节     
    武长山点了点头,抹了抹黑苍苍的脸上的汗水,“大江,亮子和小雪的学费,每次都得到你的帮忙,以后有钱了,我会还给你的。”
    武江的堂弟堂妹,一个叫武亮,一个叫武雪。
    武亮读高三,距离下月高考还有十几天的样子,他成绩优异,考个好大学,应该不是问题。
    倒是读中专的武雪,学的是电子专业,还不到一年,成绩不咋滴,却学会了吃喝玩乐。
    其实,这年头,国家早已没有包分配工作一说,中专已是穷途末路,毕业后也是去沿海城市打工。
    武江给武长山递烟,道,“二叔,都是一家人,你就别提钱的事。”
    “下个月亮子要高考了,以后还需要用钱,你这么一谈钱,显得我们俩多生分啊。”
    “哦,对了,二叔,我把话说在前头,只要亮子能金榜题名,他读大学的学费,我来拿,不用你操心。”
    “大江,使不得,到时候,如果你二叔确实拿不出亮子的学费,我向你借就是了。”
    武江哈哈一笑,“啥借不借的,我是亮子堂哥,给他一年掏个万儿八千的学费,算不了什么,我一个小时就能赚到。”
    一个小时能赚万把块?
    武长山愣住了。
    怎么可能,如果一天下来,那该多少钱啊!
    望了望眼前比自己儿子仅大五岁的侄子,惊讶又怀疑的武长山,一时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在武江的引导下,他熟悉了桃源养殖场的环境,到了中午去金湖别墅,和大哥以及张福成等人见了面,吃了午饭。
    下午时分,武江安排他去了提前联系到的果蔬培训班,计划下午学习两小时,其余时间都在桃源钓场,帮忙打理生意。
    晚上,为了担心初来乍到的二叔寂寞,武江便让他爸和岳父,一起去桃源养殖场,先陪同他几天,等二叔适应环境了,再让让他俩回来。
    家里暂时没有了武长河和张福成,再听不到两个老家伙天天斗酒的声音了,整个别墅显得落寂寂的。
    武江坐在宽大无比的院子里的亭子下面,投喂着假山池里的观赏鱼,回想起这两天来发生的事情,心里感慨着人生无常,时时充满变数。
    从庞龙那天找他在阳光大酒店喝酒开始,本来,他是想协助渔政,稽查电鱼的事情,只因师傅周三贺一个电话,便带着陆飙,匆匆去了运丰县,盘下嘉航,成立了县城最大的购物中心。
    或许一切都有定数,如果不去县城,就没有机会收拾胡凯,降服马猴和麻蛋他们二十个人,自己也可能因为生意会见马芸。
    只要见了马芸,或许能及早发现苗头不对,避免肖军之死。
    然而,事情已经发生,肖军毕竟还是死了。
    当然,倘若不找韦林,苟石和马四夜钓,肖军的尸体也不会被钩子挂上来,说不定随着那夜的大雨,河水上涨,尸体早冲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马芸自然不会这么快投案自首。
    武江为了鱼,便去湖边散心。
    往常的时候,基本上有秀琴和两个孩子陪同,秀萍有时候也会出来一起散步。
    武江到了金湖边上,点了一支烟,仰望着雨后晴朗,蓝蓝的夜空,在看看金湖南岸矗立的食品公司新厂房,禁不住的心潮澎湃。
    食品公司明日会从旧址迁往新厂区,继饵料公司和鱼竿公司,这是武江的第三个子公司三个移迁金湖这里。
    十个月前,武江在华耀府邸小区买下房子,原址的出租屋改造了第一个饵料公司。
    没多久,隔壁邻居高强出车祸,结束卖鱼生意,搬迁他处,武江就把高强的住处出租下来,成立了鱼竿公司。
    中间仅隔两个月,为了继续扩大生意地盘,武江在鱼竿公司隔壁,继续扩展厂房,成立了第三家食品公司。
    当时,虽然只是三个很小的麻雀公司,但初具规模,秀萍、秦峰、邵刚都是信得过的人,让他们分别管理各公司,武江很放心,对前景更是充满了希冀。
    转眼间,十个月过去,武江集团的成立,度假村的建设,让原本寂寥荒僻的金湖,变得热闹非凡,变得生机盎然,看起来,就连湖水都是那么的蓝,那么的清澈!
    月亮,慢慢地从东方爬起来,映照着一望无垠的颍河。
    月光,如金子似的洒满了金湖,波光粼粼的样子,显得湖面十分生动。
    武江收回南岸新厂区的目光,陡然间,瞥见练竿塘有人在钓鱼。
    这么晚了,谁会到那里夜钓?
    金湖旁边就是公司和家院,还有保安时不时巡查,陌生人是不会去练竿塘的。
    或许是厂区的员工吧。
    到了练竿塘旁边,武江看到通过夜钓灯的灯光,发现是邵刚和余莉。
    两人一起坐在钓箱上,窃窃私语,贴的很紧。
    余莉在邵刚怀中,手持鱼竿,盯着浮漂。
    邵刚把脑袋放在余莉肩上,一边教她,一边上下其手,摸的余莉坐不稳。
    武江在二叔米远的地方站了半天,两人居然完全不知道,于是就轻轻咳嗽了一声。
    邵刚和武江已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听到咳嗽声,马上把鱼竿交到余莉手中,站了起来。
    “武哥,还没休息啊。”
    “没有呢,这不是刚安排好桃源养殖场吗,最近的事儿太多,一个人出来走走,散散心。”
    武江说着,到了两人近前。
    余莉也连忙站起来,喊了声武总。
    “余莉,刚子喊我武哥,你们俩也早已确立了恋爱关系,还是换个称呼,喊武哥吧。”
    余莉噗嗤一乐,“武总,如果以后我和刚子结婚了,按照辈分……”
    按照辈分,武江管她喊一声师姨,但两人年龄相仿,她实在说不出口。
    哈哈,谁让余莉是师娘余金莲的五妹呢。
    武江是个晚辈,可邵刚却是自己的哥们,这辈分的确不好称呼。
    武江当场哑然失笑,道,“余莉,我以前向你姐夫拜师学艺,那都是过去的事儿。”
    “凡事讲究当下,既然你和刚子情投意合,我和刚子又是铁哥们,就以在他的角度,喊我武哥好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哥”,这个字代表的含义,不再是单纯从年龄上来称呼了,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代名词,代指有身份的人,无论辈分或年龄大小,经常在对方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哥”字。